茂名荔枝产业按时间可分四个阶段

2017-12-05 18:34:00
xiaoju
原创
2373

“茂名荔枝产业按时间可分四个阶段。”市水果局副局长、高级农艺师、茂名水果学会会长刘付峤在接受采访时说,1985年以前是产业的“守护祖业”期,1986年到2002年是“十七年发展”期,2003年到2007年是“五年调整”期,2007年到2017年是“十年优化”期……

1986年果树专业毕业的刘付峤,堪称荔枝领域“活字典”,在亲身经历了31年的荔枝产业发展后,心中已经把这些历程“盘”得无比锃亮:一个个为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、一件件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的事,他都是如数家珍。“荔枝产业的潜力还很大,但需要创新思维。”没等笔者回过神来,刘付峤又给我们说起了自己的“产业经”。

刘付峤在大潮镇研究制定荔枝树冠回缩措施。朝阳青年,与荔枝产业同起步,毕业后在化州农校教书的刘付峤赶上了好时候。

1985年,茂名市委、市政府制定了“念活山海经”的战略决策,提出建设“山上茂名”和“水上茂名”的奋斗目标,荔枝产业也在这个大潮中迈进了“十七年发展”期。这期间,刘付峤在1990年调入了市水果办(即市水果局前身),1992年在山阁镇主导筹建了名优水果试验场并任场长。

“1986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约4.33万亩。”刘付峤感慨地说,在茂名荔枝的“前产业”时期,得益于那些甚至叫不上名字的人们的努力保护,“一骑红尘”的茂名荔枝才得已大量的保存下来,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刘付峤还告诉记者,那时就有如根子贡园、大井进奉、羊角禄段、霞洞、泗水等几大“品牌”。

1995年,刘付峤的名优水果试验场的荔枝投产了。“40元一斤,对比那时和今天的工资,你就知道有多贵了。”刘付峤说,当时单产还不高,一棵荔枝树可能就出30斤果,物以稀为贵自然价格高。良好的收益,让茂名荔枝种植面积进入了快速增长期。

1985年到2002年,17年间以年均10万多亩的速度在递增,最终达到了茂名荔枝种植面积的顶峰——177万多亩。

“发展快,并不一定发展好。”刘付峤在茂名荔枝的大发展期,还是看到了隐忧。大量的果农片面追求种植面积,甚至不惜在超出种植范围的地方下苗,田间管理也十分混乱——这种情况不仅在荔枝产业有,其他水果产业也存在。

1999年,茂名全市荔枝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60万亩,但价格却在不断下降,有的品种甚至跌到了3、4块钱一斤……于是,许多有识之士在当年聚集起来,成立了“茂名市水果学会”,希望通过他们的学识与专业技能,为茂名水果发展出一份力。

市水果学会成立时,刘付峤任学会秘书长。回想当年,他说:“水果学会当时汇聚了一代茂名市的老领导,一批现职党政管理者,一群活跃的科技工作者,我就是现职党政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双重身份的代表之一。”他还告诉记者,学会成立后,一直致力于研究我市水果发展策略、生产技术、高产栽培、果场经营、产品保鲜加工及运销等。自成立以来共举办专题学术会26次,引进推广水果新品种25个,获科技奖28项,获先进奖13项。特别是于2001年、2002年,学会分别就“荔枝回缩间伐”和“荔枝优化品种结构”主题举行学术研讨会,为茂名荔枝产业发展把脉献策。

于是,在市水果学会的智力护航下,茂名荔枝产业也在“十七年发展”和“五年调整”期后,种植面积回落并稳定在140万亩左右的水平,但产量和产值却在不断攀升。去年,全市荔枝种植面积140万亩,产量48.8万吨,产值32.68亿元。

“荔枝供销矛盾很明显。”刘付峤说,即使通过“五年调整”期进行品种调整后,面对过于集中的上市期,和保鲜技术的上升瓶颈,让荔枝产业发展遇到了“天花板”。

“近年电商销售兴旺,但没能解决所有问题。”刘付峤说, 电商销售虽然保护了果农的收益,但相对于近50万吨的总产量,荔枝电商成交量占据总产量的比率还是很低,所以在电商等销售手段之外,应该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。

于是,刘付峤给记者介绍了一些市水果学会正在谋划的研究方向-- 荔枝常温保鲜、荔枝后加工业的工程设计……

“常温保鲜有优势,并且也有依据。”刘付峤说,目前比较成熟的冷链快递,虽然能够满足点对点的荔枝保鲜投送,但却会在随后的上架销售中,因为从冷链到常温的差异变化,果皮会快速褐变,降低了销售价值。常温保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,就是“荔枝在枝头能保鲜”,如果能够模拟出“枝头环境”,常温保鲜就成为了可能。

刘付峤还告诉记者,茂名荔枝产业在后加工上一直没能突破,是因为荔枝的结果期不长,加上保鲜期又极短,如果用大量投资建设相匹配的加工能力,那么在漫长的非采摘季,就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。而小打小闹的后加工业,又形成不了规模效应,肯定会阻碍其发展壮大。

所以,荔枝后加工业要发展,首先要对荔枝的重要元素进行深入研究,找出类似人参皂苷、青蒿素一样的主要功能成份。 因为现代研究发现,荔枝有营养脑细胞、促进皮肤新陈代谢、延缓衰老等作用,所以将相关成份提纯后,应该会有不菲的市场价值。

“在后加工业发展上,还要有分工协作的理念。”刘付峤解释说,荔枝采摘期就这么一、两周,只有把前端加工工序细分到农户,让他们先按照产业标准做出“干品”来,再接驳到产业链下游的加工场,才能形成最高效的生产链,才能将数量庞大又集中上市、难以保鲜的荔枝“化整为零”。

参考:茂名网

版权声明

购买微信:   juhongcn  (长按复制)。 声明:本站关于药用功效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、百科,仅供参考...自身情况建议咨询医师。版权所有,禁止复制摘编。

发表评论
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。

橘万家,你身边的化橘红专家,欢迎免费咨询,订购
微信: juhongcn / 淘宝店: 橘万家

客服
订购微信:juhongcn
淘宝店: 橘万家